代孕产子价格

箭厂被忽略的在京女工生育之痛_代孕一个月验尿
来源:http://www.leader88.com  日期:2019-11-07

人们时常闭口不谈生育对女性的伤害,对打工女性来说,一切更加严峻。多次流产、丈夫缺失、江湖郎中……城中村的女工们把“生育之痛”演成了话剧《生育纪事》,台词来自真实的采访,拉扯出她们被遗忘的身体记忆。

文/711

十月再去东沙各庄,村子的街道已被整顿一新。

国庆的节日气氛还在,主干道两旁,密集的商铺一个个红旗高挂,原先越出门脸、侵占街道的摊位大多不见了。巷子里传来轰响声,挖掘机正吭哧地扬起铲斗,清出成堆的垃圾。

时隔五个月,这里很多东西都悄然旧颜换新。就连坐落在道路尽头拐角处,藏身一幢普通公寓内的木兰社区中心,多年不变的社区招牌也换了。

变化在这个村子肉眼可见,又不止如此。

东沙各庄,一个位于北五环和六环之间的城边村,是北京众多的外来人口聚集地之一。

村子原住人口仅有两千多,外来务工人员却高达数万——少时三四万,多时则有六七万,流动性极大。每次向别人介绍村子,齐丽霞喜欢开玩笑说自己住在5.5环,如果再精确一些,实际上是5.8环或5.9环。

齐丽霞今年46岁了,来京务工已有11年,是服务于打工女性的公益机构木兰花开社区的负责人,也是《生育纪事》话剧的策划人之一。

比起外部景观的变化,她觉得村子里人的变化可能还要更快一些。在《生育纪事》筹备期间,她们就经常遇到排练过程中,演员突然不在了,要重新找演员,甚至前期做采访时,有些打工姐妹的生育故事还没讲完,就决定离开北京回老家了。

这种情况从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年五月在繁星剧场的第二次公演。

演出两天前的下午,我们在村子的一个跆拳道馆里,见到了排练的剧组。木兰社区活动中心场地太小,每次排练,齐丽霞和赵倩都要临时在村子里找场地。

跆拳道馆因为当天下午不营业,可暂时借用。但由于不少演员和道具都没在,效果很不理想,导演赵志勇有些担心演出可能会有麻烦。排练结束,他叮嘱齐丽霞再找找场地,争取后天演出前能有一次人员和道具齐整的排练。

排练过程中演员没到位,或演员一边演一边带孩子,又或是今天排完明天场地还没定,这些对其他导演来说可能无法忍受的意外状况,赵志勇都早已习惯。

在中央戏剧学院教应用戏剧的他,跟木兰社区合作已有五年,会定期和学生来社区帮忙带戏剧工作坊。而在《生育纪事》之前,他们曾一起合作过关注非京籍儿童上学问题的戏剧《我要上学》。

(中央戏剧学院老师赵志勇)

“每一次创作的素材我都很不熟悉”,回想起刚拿到木兰社区提供的采访素材,赵志勇表示,自己有太多东西要消化,打工妈妈们提到的很多内容对他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上环、流产、被男友抛弃、引产、外阴撕裂、产后抑郁……面对29个妈妈,年龄跨度从50后到90后,几十万字的采访素材,赵志勇花一年时间写了三个剧本,其中包含八个故事,但考虑到舞台呈现的可能性,最终选定了比较典型的“小玉”的故事。

《生育纪事》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主角小玉是一个来自四川的农村女性,人工受孕和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主要讲述了她两次生产和三次意外代孕并打胎的经历,所有内容均来自人物的真实经历。

第一次生产时,小玉只有18岁,因为家里穷,丈夫又在外地打工,只能找村里年轻的郎中在家接生。第二次生孩子,小玉外阴撕裂,没有条件去医院缝合,只能在家养着,月子里疼的连裤子也穿不了。

后来小玉上了避孕环,但因为当年的避孕环设计存在缺陷,干重活时容易脱落且难以察觉,又导致了三次意外代孕。贫穷让小玉舍不得花几十块钱去医院做流产,她尝试用拳头捶自己的肚子,用推磨的杠使劲碾压,背百斤重的麻袋来回跑各种方法让孩子掉下来,但都没能成功,结果错过了流产的最佳时机,最后只能在孩子四五个月大的时候,一个人去医院做引产。

引产手术很残忍,就像片子开场所呈现的那样,大夫先给小玉打引产针,24小时后直接扩宫,把产钳伸到子宫里把孩子弄碎,然后一块块地夹出来。

每次演到这段,很多社区的妈妈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齐丽霞会真切地感到肚子痛得不行,饰演独白演员三的赵倩,则在排练中几度落泪。

《生育纪事》的首演时间是今年1月初,而在2018年12月,赵倩刚刚做了流产手术。当念到“那是一个冬天,天气阴冷潮湿,病房里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我躺在冰冷的病床上……”的时候,她感觉就是在说自己。

赵倩告诉我,木兰社区里的妈妈,十个有九个都是打过胎的。有些是身体原因,有些是重男轻女,也有些是因为已经有了男孩,不想再要一个男孩。而做出这种选择的,并非全是妈妈们自愿,有来自丈夫的压力,也有来自双方家庭的压力。

关于流产,人口学者王丰曾在“一席”的演讲中展示过一组数据。

在1983年,中国绝育、节育手术总量超过5800万例,其中人工流产接近1500万,而当年出生的婴儿总数约2000万左右,“这意味着当年代孕的婴儿里,精液不液化治疗差不多有40%都被打掉了。”

据统计,到了九十年代初,全国人工流产的总量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在1000万左右,《生育纪事》中“小玉”的故事,可以说就是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的缩影。

“生育这么痛苦,参演这个剧,你觉得会影响到你的生育观吗?”演出后隔了许久,我采访剧中“黑衣小精灵”的扮演者冯陶婧,这样问她。

冯陶婧是剧中为数不多没有生育经验的女演员,她很果断地回复我“不会”,然后跟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年初她们演第一场时,演后谈有一个观众问,“你们说生育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现在生育率又这么低,你们这不是一个不好的宣传吗?”

观众提问之后,她说有一个演员妈妈当场就哭了,赶忙解释说:“我们不是为了说这些妈妈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那些还没有来到世界上,就被抹杀掉这种可能性的孩子。”

目前,《生育纪事》仅有过两次公开演出,几乎都未对外售票,观众也大多是高校老师、媒体人和中戏的学生。对于很多观众,包括社区里年轻的妈妈们来说,小玉的经历似乎有些遥远,她们都觉得是上一代人的故事。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多人会在看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同身受。有朋友看完曾跟赵志勇分享,说他身边做记者的朋友,生完孩子之后也要一边熬夜写稿,一边带孩子,就觉得说,其实不管你是一个女工还是一个白领,处境是很相似的。

这样的共情和理解,我觉得也是《生育纪事》剧组成员们所期望的。就像齐丽霞所说,“我们很努力地把它完善,然后表演出来,表达出来,它的动力就在于,让更多的公众看到这样的一个很私密的话题被拿到公众平台上,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

广州南方医院是在天河?

制作团队简介

厂长语录

“你们辛苦了”


参考资料